媒体评黄杨钿甜父亲被查:公众仇腐不仇富

​​黄杨钿甜的父亲被立案调查了。这只是开始,并不是结束。

5 月 22 日,官方通报黄杨钿甜事件,其父亲杨某被四川省雅安市监察机关立案调查,涉嫌公职期间违规经商办企业和隐瞒违法生育二孩。

这场从 " 天价耳环 " 到立案调查的风波,表面看是娱乐圈炫富的八卦,实则触碰了公众对权力腐败和财富不公的敏感神经。网友的质疑不是针对财富本身,而是对 " 权钱交易 "" 财富来路不明 " 的深层担忧。

一、耳环点燃的 " 仇腐 " 火苗

黄杨钿甜家庭的奢华生活与其父亲的公职背景形成反差,公众怀疑其财富来源是否不公,而非 " 仇富 "。对合理合法的财富,公众不会仇恨,相反,自古至今,中国一直都在提倡勤劳致富等美好品质。公众仇的不是富,而是腐。

黄杨钿甜父亲杨某曾在 2011 年至 2017 年担任雅安市城管局和投资促进局公职人员,母亲佩戴数十万卡地亚首饰,其家中专门的首饰柜里摆放着各种奢华首饰,仅那个 " 点火 " 的首饰成套卖要 2000 多万。而且,根据黄杨钿甜社交平台所晒的照片,其家庭拥有深圳拥有价值上亿元的豪宅。 普通人眼里,公务员的工资撑不起豪宅和奢侈品,而黄杨钿甜作为童星,片酬也难以解释如此奢侈的消费水平。

更引人注目的是,杨某名下公司 " 深圳市水瓷慕美妆贸有限公司 " 注册资本 1000 万元,且在事件发酵后连夜变更法人,引发 " 紧急切割 " 猜疑。

杨某的公职经历,难免让人对权力与财富的关联性产生联想。

正如一句网络热评," 没人仇富,但大家都仇不公 ",公众针对的不是财富本身,而是对 " 权钱勾兑 " 的天然警惕。

二、公众最关注的是巨额财产是否合法

网友的质疑聚焦于杨某家庭财富的合法性及 " 期权式腐败 " 的可能性,反映了公众对权力腐败的零容忍,而非对富人的敌意。

网友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三点:一是财富来源不明。耳环、豪宅、公司资产等远超普通公务员家庭的消费能力,令人怀疑是否存在 "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 "。 二是 " 期权式腐败 " 的猜疑。杨某在投资促进局负责招商引资,掌握资源分配权,2017 年辞职后迅速接手家族企业,持股 80%,并积累巨额财富,时间线高度吻合 " 权力变现 " 的特征。三是家族关系网的隐秘性。网友发现杨某曾通过小舅子代持娱乐公司股权,辞职后接任法人,这种操作被认为可能是 " 期权式腐败 " 的典型手法。

公众的质疑不是 " 仇富 " 心理作祟,而是对腐败的天然反感。公众对不合理财富的进行合理怀疑具有天然正当性。

更令人生疑的是 " 期权式腐败 " 的可能性:杨某在公职期间可能通过招商引资为企业谋利,辞职后以商业回报的形式兑现 " 回报 ",就像商业中的 " 期权交易 "。

公众的愤怒不是针对黄杨钿甜的耳环,而是对背后可能隐藏的腐败链条的追问。

( 图源:黄杨钿甜微博 )

三、仇腐不仇富,真相定乾坤

黄杨钿甜父亲被立案调查,这说明目前的社会环境既容忍网友的合理怀疑,也肯定网友的合法监督,官方介入调查就是对网友质疑的及时回应。

官方的回应展现了对公众监督的重视,澄清部分谣言,避免了事件进一步失控。期待后续的调查结果能回应公众最关心的 " 财富来源不明 " 和 " 期权式腐败 " 问题。比如,杨某通过小舅子代持公司股权、辞职后迅速致富的行为,是否涉及公职期间的权力寻租?只有直面核心问题,公开财富来源和调查细节,才能真正服众。

杨某在公职期间违规经商办企业,如果在任职期间以权为自己的企业谋私,或者进行 " 期权式腐败 ",都不能逃脱法律责任。不仅要被依法没收违规所得,涉嫌犯罪的还要移送司法机关。

网友建议,杨某的商业活动跨越雅安和深圳,调查不应局限于一地。应联合深圳相关部门,核查其公司资金来源、股权代持情况及家族关系网,回应 "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 " 和 " 期权式腐败 " 的质疑。

真相是最好的辟谣,只有全面调查和公开结果,才能让公众的 " 仇腐 " 情绪转化为推动公平正义的动力。​​​​

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权或涉及违法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wwvpay.cn/toutiao/56480.html
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